山东省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3月经省科技厅批准立项建设。2024年12月,在聊城大学作为第一依托单位的牵头下,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德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实验室的重组工作,标志着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迈入新阶段。
2017年,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并成功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项目。2020年12月,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示范协同创新中心。
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等关键科学问题,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降低电池成本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工作。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钠电池和相关电池、锂电池和相关电池、锌电池和氢燃料电池。主要聚焦于锂离子固态/锂硫电池、钠离子/钠硫电池、锌离子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建立了从“电极材料制备-电解液优化-全电池组装-中试工艺开发”的全链条研发平台,致力于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瓶颈,研制出性能优越的新型电池组件。实验室努力将成熟新型电池技术发展为新质生产力,为山东省电池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重点实验室立足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以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战略需求,布局化学储能与新型电池储能技术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并举,合作单位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攻关,提升总体科研能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聚集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创新及产业化杰出人才,积极争取高级别项目、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将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在新型电池技术领域领先的科研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解决电池产业创新不足的问题,实现高性能新型电池技术的研究突破和产业革新,助力于山东省新能源新材料强省建设。
重点实验室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拥有一批掌握该领域先进技术的高水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现有 “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获得者等多名专业骨干,形成了一支视野开阔、科研能力强,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能够解决该领域高难技术问题的专业研究团队。